智能制造
-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转型,完善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协调智能交通、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布局和研发工业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制造模式,促进基于消费者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的形成组织等。
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汇赢之道咨询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推出"智能制造"专题,深入分析智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挖掘各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点。在免费信息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提供专业的研究报告、定制的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产业规划和投资促进政策等优质服务。智能制造业核心壁垒:
一、技术壁垒
智能制造设备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随着下游产品更新迭代,设备制造企业需要跟上下游产品研发动态和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满足客户的各种生产需求,同时考虑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行业企业在设备正式生产前需要经过长期的设计和研发积累,研发设计也需要及时与客户沟通,结合客户生产线和产品特点生产、调试原型,并进行相应的技术开发,即使在批量生产后也需要为客户提供持续的专业技术服务,因此行业技术壁垒较高。
二、客户壁垒
智能制造设备行业的目标客户主要是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及其配件供应商,以及汽车、半导体、安全等行业的产品制造商。为保证客户产品的高质量,对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及时服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新进入者需要经过严格的供应商资格审查和长期合作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可和采购订单,进入成本和门槛都很高。合作多年的合格供应商可以提高客户的综合实力,与客户形成稳定的互利共生利益共同体。因此,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尤其是高端大客户,面临着更高的客户壁垒。
三、人才壁垒
智能制造设备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行业,需要大量掌握先进的系统控制软件、设备机械、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集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跨学科专业人员。同时,公司需要大量的研发设计人员、项目经理、市场开发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组成专业团队协助,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经验丰富的员工使优势企业形成了人才障碍。
四、资本壁垒
资本实力也是企业进入该行业的另一个障碍。首先,研发活动对企业的财务实力有很高的要求。研发创新是智能制造设备制造商的生存方式,行业内企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研发。由于行业内大部分产品都是定制的非标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复杂,每个订单都需要企业长期设计开发,研发成本高。其次,生产销售完成后,客户付款有一定的周期,企业需要有足够的经营资金,以确保采购和生产的正常进行。第三,财务实力薄弱的企业响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无法及时与客户合作开发新产品,更不用说与客户共同承担行业风险了,因此很难获得客户的信任。